修行人都想清靜無念,但大腦卻會自動不停地生出念頭,甚至還會生出壹些離奇古怪、不可思議的念頭。當念頭起來時,既不要討厭它,也不要壓制它,更不要怕它,而是不理不睬,不跟它走,將它轉空,就自然清靜入定了。假如壓制念頭不起,如同搬石壓草,石下生草,石去草長,終不是究竟之法。這樣用壓制的方法,即使能達到不起壹念,卻又落入了“無記業”中,如同石木,沒有知覺,不起妙用,終不能成佛。
因此,修清靜心要會用善巧轉化功夫,當念頭起時,念佛之人只要提起佛號,修密之人只要提起咒語,妄念自然轉空而消失。因此,念起不隨既是無念,而不是不生念頭。這正是佛經裏所說的“不怕念起,就怕覺遲”。只要念起時能警覺到,就沒有離道。如果念起不覺,隨之想下去,則已離道。
在做事時,要思想專壹,不想他事。做事之前不去攀緣,不去想尚未發生的事;做事之中只管認真去做而不求結果,不求完美;做完事之後立即放下,不再想它。如能在事境中做到這三條,等於無念。既不誤做事,又能保持清凈心,既是無念,雖做事而處於無為中,這才是真空妙用。
對心念保持敏銳,保持覺知。了知心念的特征,當心念生起時知道生起,當心念消失時知道消失,這就是觀察心念。觀察心念,首要的是敏銳,即禪修者要具有捕捉心念的能力。其次,要能與心念保持距離,不會掉入心念之中。
在實際觀察中,只對心念這壹現象保持機警地覺察,不譴責不貪愛,只是看著覺知的對象,這是較難做到的。從個體的欲念出發評價外在的身心事物,是人類根深蒂固的習慣;在禪修中,這種不良的習慣往往大量地損耗定力,讓禪修者的心無法專註下來。只是對當下進行覺察,這是優秀的禪修者的品質,他能夠超越積累的知識與經驗,不以過去的知識來評價當下的身心現象。心始終處在當下,不分別,不造做,敏銳而清靜,這是非常好的禪修心理條件。清晰地感知當下壹念,保持平等心,只是敏銳地覺察,在這壹點上反復練習是很有必要的。如果妳的心已經保持清新、機警和柔軟,那麽,如下的幾個原則也許可以幫助妳有效地理清禪修道路上的壹些問題。
壹、心念不同於物質——名色分別
1、細心地覺察,心念只從妳這裏生起;它從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種感覺器官與外界的接觸當中生起;
2、對於心念,看不到也聽不到,但心可以感知到——細心體會這壹點。
3、心念的內容雖然千差萬別,但歸納起來,本質上它只是壹種現象——與物質現象完全不同的壹種現象。平常人們只註重心念之內容,往往忽略對心念本身的認知——心念是壹種無形的意感。
以上三個部分都是獨立的小主題,沒有先後次序之別,妳可以進行單項練習。練習的目的是發現心念,進而進行覺察,然後體會它的非物質性。妳可以把上述主題應用於觸目所及的任何事物;例如,當妳看到門前的樹木時,妳要留心,當眼睛與樹木相接觸的剎那,心念就已經生起了。
二、只是傾聽——增長平等心
1、當心念生起時,妳完全只是傾聽——學會傾聽;
2、不論這壹心念的內容特別難以令人置信,或令妳很感動,妳只需要留心傾聽;
3、傾聽不是贊同,也非否定,它只是傾聽——看著它們。
這壹小節是訓練心理素質,屬於戒、定、慧之中的“定”的範疇。“定”非常重要,沒有它,妳無法實施實際觀察。修行者必須訓練心,讓其具有傾聽的良好習慣;但真正的傾聽(不為所動)需要以定力為基礎。對看到聽到的發表意見早已是欲界眾生根深蒂固的習慣,現在,需要練習,不再對看到聽到的事物發表意見,只是傾聽。
接受與理解這壹點並不困難,但要完全做到“只是傾聽”卻是壹項重大挑戰。評價事物是人與生俱來的習性,與人之本性有關,這正是擺脫它的難度之所在。
無論如何,掌握壹項技術是需要練習的。“只是傾聽”是壹項技術,反復練習才能掌握。
三、允許任何心念生起——不揀擇
1、不要驅除心念,讓它們生起;即使是所謂雜念,也不要驅除。給每個心念的生起留壹個寬松的環境;
2、對心念不要思維,不要追尋,不要找原因,只是感知;
3、某些心念會帶來喜悅,而另壹些心念會帶來痛苦,如此等等,不要執著心念以及它所帶來的喜悅,也勿排斥隨之而來的痛苦;如此可保證對心念進行純然的覺察。
修行者如果不執著,不控制,有壹顆超然之心,他會在輕松中做到覺察。執著與控制的心會帶來緊張,讓妳的心理空間很小,在跼促的心理中,真正的覺察是無法展開的。修行者要調整心態,不要對心念進行控制。但心念很細微,妳對它的期待與控制很難為妳所覺察,這是禪修的難度之壹。
讓它們發生,而妳只是旁觀者;不論發生什麽,就讓它發生。妳並沒有期望,妳只是看。真正的“看”是很真實的,要體會看的真實性。
四、不受心念的迷惑——提升定力
1、壹念生起,這心念帶給妳的境界即刻現前,不要相信它;
2、如果妳能不受心念的迷惑,不再相信它告訴妳的內容,妳的定力會得到提升;
3、帶著定力,穩住心神,不隨心念指使,也不延續它,任它生起消失。
對於心念,要識破它,不能受其迷惑,完全掉入它的陷阱。如果妳決心不再相信心念,妳就有能力擺脫它。心念是不實的,但人們卻壹直受它的驅使,成為它的奴隸。面對每壹個心念,努力做到不即不離,不相信也不排斥,只是觀察它,以期發現它無常無我的本質。
五、不要關心心念的內容——舍
1、修行者的勇氣之壹是不再關心心念的內容,這勇氣來自於真實的體驗與智慧。他反復體會過那種在心念之中不斷延續心念的方式,那是壹種在無止盡的痛苦煩惱中輪回的方式;
2、如果妳依然重視心念的內容,那麽,這是方向性錯誤,妳無法從心念中看到真理——確認這壹點很重要。這是壹個很好的提示,智慧的修習者以超越心念為目標,而非在心念中打轉;關註心念的內容會讓妳錯失禪修的目標;
3、探索心念的真相是從心念中超越的最好方法,當妳完全了解了心念的真相,妳將不再執著它。這壹切的超越行動,都要根植於面對心念的每壹個經驗之中。
每當意識到心念,妳需要想起這些提示,它能幫助妳調整方向。壹般修行者不是看不到心念就是迷失在心念當中,更為嚴重的是,修行者對自己的這種情形卻全然不知。這些提示會讓妳在壹個完全未知的領域裏保持基本正確的航向。
放下先入為主的觀念,完全地開放心胸,不再根據過去的知識與經驗來界定眼前的身心現象。在這條解脫煩惱的道路上,佛法正見是非常重要的。讓心保持清晰敏銳,與心念保持距離,觀察它而不迷失在其中。可能多數人都會有恬淡地面對心念的時刻,如果妳曾細心地體會過,那種僅僅只是淡化心念的情形就會帶給妳巨大的輕松感。兩廂對比,妳會發現為心念所奴役是非常痛苦的事;這也從另壹面證明,認知心念的本質,從它之中解脫出來所具有的重大意義。
妳必須親自面對心念進行練習,才可能達成目標。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,提升定力的練習是必要的。沒有定力的心是渙散無力的,它無法看到實相。
從本質上看,禪修練習是訓練妳的心進行正確的觀察與思考。上述這些準則給出了觀察心念的幾個大原則,可供禪修者參考。禪修旨在化解妳目前看待心念的錯誤態度,通過練習,妳可以獲取正見。只是閱讀是無法獲取正見的,佛法修行有三個階段,即聞、思、修。閱讀是第壹個階段,之後的思維是領會基本要領與方法,最終,所有的步驟都要落在實際修習這個最重要的階段上。
所有的禪修準則都必須要付諸實施,為此,修行者必須在實修中盡力地壹個壹個地實施這些原則,舍得花時間花精力在這件事情上。走馬觀花式的修行是不能成功的。
相关链接:公司介绍
大庄严铜像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。拥有员工100余人,公司集创作、设计、雕塑、铸铜、安装施工于一体。在产品设计、艺术造型、表面效果方面,常年有莆田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做专业指导。产品主要涵盖青铜器修复与复制、大型城市景观铜雕塑、街头公园小品、革命教育基地伟人铜雕塑、寺庙铜佛像、道教铜神像、动物铜雕塑、铜钟、铜香炉等。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以“质量第一、信誉至上”为宗旨,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公司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创新团队和施工队伍,在国内同行中成为佼佼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