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站

第一个站内站

八個原因導致誦持咒語不靈驗

壹、“懷疑心、起惡心、不誠心”,有這三種心,持咒必不如願  “誦持大悲神咒者。於現在生中壹切所求若不果遂者。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。唯除不善、除不至誠。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。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。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。我誓不成正覺。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。”  “唯除壹事,於咒生疑者,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,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,猶能遠作菩提之因”  什麽是起惡心呢?就是害眾生之心。惡心尚且如此,做 ...

阅读全文

佛教中的“安居”是指什麽?

結夏安居,安居又作夏安居、雨安居、坐夏、夏坐、結夏、九旬禁足、結制安居。安居期間,對僧眾的修行有更高的要求,除三寶事、父母事等,原則上不能出大界外。出界外,必須做羯磨法。  在印度,夏季的雨季長達三個月,佛陀乃訂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安居之期,在此期間,出家眾禁止外出,聚居壹處精進修行,稱為安居。這是雨季期間草木、蟲蟻繁殖最多,恐外出時誤蹈,傷害生靈,而遭世人譏嫌,因此禁止外出。  安居壹般在 ...

阅读全文

佛教的慈悲的力量,是來自於圓滿的智慧

       恒久以來,尋尋覓覓於心靈皈依處,佛法浩瀚如海,而弱水三千,只取壹瓢飲。驀然回首時,燈火闌珊處,大善知識慈眉含悲俯視娑婆世界苦難的眾生。行步如風,頎長的身影,凈涼的姿態,徐徐穿涉人間,清涼穿涉人間。  因為了解,所以妳不會排斥對方,妳會接受對方,就算是殺人的人,正在吃安非他命的人,妳都會同情他,知道對方為什麽今天會這樣,妳就不會排斥,這就是愛的最 ...

阅读全文

什麼是極樂世界?

    裏凈,佛土就凈;佛土凈就是快樂。  什麽是極樂世界呢?      在妳自己色身,就是極樂世界。妳心裏凈,佛土就凈;佛土凈就是快樂。心裏凈,就沒有壹切的染汙法,即便在染汙上,也會變成清凈,也不會被染汙法所轉。所以說自己這個色身──有形相這個色身──就是個城池。  眼、耳、鼻、舌,就是個門,眼睛也是個門,耳朵也是個門,鼻子也是個門,舌頭也是個門 ...

阅读全文

燒香祈福的十條寶典

 燒香祈福的十條寶典壹、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 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,古稱叢林,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,是佛教的教主,被佛弟子尊為“世尊”、“本師”等。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、感激與懷念。去染成凈,奉獻人生,覺悟人生。如此而行,自然福慧具足,心想事成。  二、供養佛、菩薩壹定要燒香嗎?  不壹定。供養佛、菩薩方法很多,通常用鮮花(表因)和水果(表果)。 ...

阅读全文

佛說末法時代魔會化身沙門敗壞正法

铜雕三宝佛贴金佛像五逆濁世,魔道興盛,魔作沙門,壞亂吾道。  《佛說法滅盡經》:“吾涅槃後,法欲滅時,五逆濁世,魔道興盛,魔作沙門,壞亂吾道,著俗衣裳,樂好袈裟五色之服,飲酒啖肉,殺生貪味,無有慈心,更相憎嫉。”  註: “我涅槃後,正法將滅之時,五濁惡世之中,魔道開始興盛,魔會化作沙門,敗壞擾亂佛道,他們或者身穿俗人衣裳,或者喜好華麗袈裟、華美服飾,飲酒吃肉,殺害生靈,貪圖美味,沒有壹點慈悲之心 ...

阅读全文

人死後有三種力量決定他的去向

人當在出生的時候,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。所以,生的情景未必可喜,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。  以佛法來說,若不出離生死,都是可憐憫者!  因此,信佛學佛的人,平日所做的佛事,在臨命終時最能得力。  平日修行有素,命終之後,必可出離生死的凡界,往生佛國的凈土。  人死之後的去向,有三種力量來決定他的上升或下降:  1、隨重,隨著各自所造的善惡諸業中的最重大者,先去受報。  2、隨習,隨著各自平日最難革除的 ...

阅读全文

佛心是什麽?

铜雕地藏菩萨贴金佛像  “六祖大師雲:“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,離世求菩提,猶如覓兔角。”希望參禪論道者,莫離“世間、人生、生活、本心”之外,另有所談論也。”  慧忠禪師有壹次問紫璘供奉(僧官職稱)道:  “供奉學佛多年,‘佛’是何義?”  紫璘不假思索,隨口回答道:“佛者,是學悟之義。”  慧忠禪師進壹步問道:“佛會迷嗎?”  紫璘不以為然,忍耐著反問慧忠禪師:“已經成佛,怎會迷呢?”  “既然 ...

阅读全文

佛教的十善業

十善業       壹、不殺生而慈心於仁  殺是殺害,生是生命,不殺害眾生之生命,名為不殺生。即對壹切眾生,應壹視同仁,勿殘殺加害。因為佛教主張佛性平等,提倡慈悲救世,故釋尊以平等慈悲教義,為被殺害的眾生呼援,指示眾生皆有佛性,故不能殺。而孟子也曾說:“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。”他不言佛性,也是出於仁愛,而憐憫被殺害的眾生。由此看來,能慈心於仁,無殺害生靈,生命 ...

阅读全文

持戒能得禪定,禪定能開智慧

 戒,是佛的行為;教,是佛的語言;禪,是佛的心。戒學的精神是: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純善無惡,這就是戒。  戒律是律自己的,只管自己,不管旁人,以免造業。我們持戒,我們修戒定慧,莫管別人!別人有沒有持戒,與我們不相幹。  戒律是佛教的共同科目,而且是必修的科目。佛法靠的是什麽?戒律。戒律沒有了,佛法就沒有了。  持戒能得禪定,禪定能開智慧。戒律的作用是降伏煩惱。因為我們天天造惡業,佛教我們持戒。持戒 ...

阅读全文
cache
Processed in 0.012334 Second.